你的位置:首页 > 农化信息 > 行业信息

土壤最佳结构被破坏的因素

2022/8/2 21:04:01      点击:

团粒结构之所以被冠以土壤最佳结构的名号,是因为团粒结构多时对土壤的水、肥、气、热、菌等多方面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协调作用。在实际生产中,团粒结构的形成速度远慢于被破坏的速度,这是与许多不当的农艺管理措施有关的。
团粒结构形成慢且易被破坏

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一般分两个阶段:首先是土壤单粒被黏粒、腐殖质等胶结物质胶结、凝聚成微团聚体,然后再通过胶体(主要是有机胶体)的进一步胶结,同时在干湿交替、耕作及根系的穿插、挤压、分割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结构体。

团粒结构在形成时,通过释放、聚合、重组等步骤形成微团粒,微团粒再次聚合形成团粒结构。这一过程是较为缓慢的,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才能形成。

然而,团粒结构被破坏时却是迅速的。其中原因可以从造成土壤板结的因素中总结出来。土壤团粒结构的中间是负电层,外面是胶原层,最外面一层是钙离子层。由于钙离子的正电效应,使得每个团粒相互排斥而分散,保持均匀的分布。当土壤中存在较多的其它阳离子时,会跟钙离子发生交换吸附,或者一些阴离子跟土壤团粒竞争钙离子,将钙离子从团粒表面吸出,形成难电离的化合物,使得土壤团粒的结构表面发生离子交换而不稳定。再加上根系对矿质离子交换吸收。这些都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表面的电子层,从而最终破坏团粒结构,导致土壤板结。
施肥管理对团粒结构的破坏

由以上团粒结构形成与破坏的原理不难看出,肥料使用不当是造成团粒结构被破坏的重要因素。在实际生产当中,主要存在选择肥料不当及用量不当两个方面。

 

那么肥料选择不当会对团粒结构造成何种破坏呢?以上提到团粒结构是由不同的阴阳离子相互吸附聚合而成,无论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,当出现失衡时就会造成团粒的不稳定,不仅团粒不能形成,且原有已形成的团粒也会快速崩解。例如酸性土壤中氢离子较多,如果再使用生理酸性肥料,酸根离子多为阴离子,因而导致离子阴阳失衡。再如在碱性土壤中,钠等阳离子过量,再使用阳离子过多的生理碱性肥料,就会造成阳离子过多,也会破坏团粒的稳定。
在就是肥料的过量使用。在生产中,虽然蔬菜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大,但做到合理补充土壤中被吸收走的矿质离子便可稳定团粒结构。但大多数菜农的认识是高投入就高产出。从当前保护地蔬菜土壤的检测来看,大多数土壤出现了矿质元素过量的情况。

比如氮肥过量施入,土壤中的微生物所吸收的氮素增加1份,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。在有机质补充不足时,土壤有机质缺乏就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,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,导致土壤板结。磷肥过量施入,其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、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,导致阴阳离子失衡。钾肥过量施入,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,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,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,团粒结构即发生分解。
浇水管理对团粒结构的破坏

在团粒结构被破坏的因素中,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是不能排除在外的。因为当前栽培蔬菜时,大水漫灌依然是主要的浇水方式。而大水漫灌对团粒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。